【人物简介】:向佳琳,中共党员,动物科技学院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2023级硕士研究生,师从尹华东教授。研究生阶段,以第一作者在中科院分类一区TOP和二区TOP共发表两篇文章,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先后获评“研究生优秀标兵”、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省级优秀毕业生、大北农励志奖学金等10余项校级及以上奖励和荣誉。积极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以技术为纽带深耕养殖领域,累计惠及超500人次。拟申请继续攻读四川农业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博士学位。

跨域逐梦:向佳琳的科研热爱启航
向佳琳以跨域探索之姿,始终锚定科研初心。她自法学专业起步,习得良好的逻辑思辨能力;后因对生命科学的热爱,选择转入生命科学学院,就此萌发“以技术服务生命”的学术信念。聚焦家禽养殖“产蛋期短、疾病频发”的痛点,她果断深耕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领域,凭借扎实学识与出色能力,以初试、复试双第一的佳绩考入动物科技学院。
研究生阶段,她秉持“从一线来,到一线去”的理念,广泛研读文献,科研能力飞速提升——从跟班学习细胞培养,到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多轮优化课题;累计分析样本超千份,科研时长超6000小时。她将兴趣转化为明确追求,扎根田间攻克实际问题,让实验室成果切实惠及企业与农户,真正将论文写在了祖国大地上。这份对科研的执着坚守终获硕果,相关成果发表于中科院分类TOP期刊并授权国家发明专利,这些努力不仅达成了从兴趣探索到成果落地的华丽转身,更铸就了她不惧困难、勇攀高峰的坚韧科研精神。
一线赋能:让科研种子结出增收果实
这份对扎根一线科研的热爱终结硕果,向佳琳携成果深入基层。2023年起,她带着实验室成果频赴田间地头:在凤集食品盐亭基地和四川省畜科院大邑育种基地,多次教技术人员操作检测设备、掌握净化技术,助30万只鸡降低疾病风险。随国家科技特派团赴阿坝州黑水县、贵州赫章县时,她蹲在鸡舍旁记录生态放养的问题,并协助导师开展现场培训惠及200余人次。在巴中参与创新山地梅花鸡的福利养殖模式,该模式获得多家媒体广泛报道,辐射30余家养殖主体,团队项目斩获中国研究生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技能大赛校级铜奖。
2025年夏天,她又带着100余本养殖手册赴绵阳盐亭县开起田间课堂,300余村民在互动交流中学会了科学养殖,当地鸡群死亡率显著下降。一次次投身于一线的调研与实践,不仅达成了从理论到实践的精彩跨越,更铸就了她务实笃行、勇挑重担的科研担当。
传承坚守:以热爱传递科研赋能信念
科研路上,总有人以责任感与热忱树榜样,向佳琳便是其一。她在科研领域默默耕耘,坚守责任,用热爱传递科研赋能的信念。在课题组,向佳琳是温暖坚毅的引路人。她主动承担服务课题组的重任。面对师弟师妹实验难题时,她耐心传授经验,诠释“传、帮、带”内涵;协助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与科研兴趣项目时,她全程陪伴、悉心指导;任党支部纪检委员、班级组织委员时,严谨对待工作,严把党员发展关,协助支部推荐13名优秀同志入党,她以行动传递信念,让人感受责任担当的力量。
从跨学科寻热爱,到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产业和农户带来希望与温暖,向佳琳用智慧和力量书写精彩。未来,她定会怀揣热爱与责任,在科研路上创造更多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