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竹山,瓦子滩,十里河床陶片片,窑火烧亮半边天,窑公吆喝悍声远”,这几句流传了几百年的民谣,是古时安富陶器生产盛况的真实写照。7月16日,“陶都行”成员来到重庆市荣昌区安富街道安陶博物馆,感受陶都文化。
馆内的工作人员亲切向成员们介绍安陶文化及其发展。安富陶,在明清时就已名扬于世,与江苏宜兴、云南建水、广西钦州的陶器,被誉为“中国四大名陶”。安陶以安富地区独特的紫砂类红、白色陶土烧成,胎薄,质坚。刻花、剔花工艺历经世代艺人的刀刃磨练,更是安陶的显著特点之一。
一团泥土,承载了当地人的文化。博物馆的纪念品区,摆放着各种精致陶器。展馆内,有日用类陶器外素内釉笔洗,生活类陶器泡菜坛,工艺类陶器镂空刻花插瓶及明清、民国时期各种历史类陶器等。走在各种陶器之间,恍如看到了当时人们制作的场景——过浆、拉坯、上釉......
这次活动,让团队成员们亲身感受到了安陶文化的魅力,对安陶的推广和发展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我们要弘扬传承陶器文化,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自己的贡献。”队员们回顾实践过程中谈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