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动物科技学院“心系三农,走进乡村”三下乡社会实践小分队队员们一早便从学校出发,赶往社会实践目的地,四川安岳的一个小乡村。安岳县还是一个未通火车的小县城,只有大巴车直达。到了县城过后进过两次转车后我们终于来到了目的村庄。村主任热情的接待了队员并把队员带到了村名家中安排住宿。休息一晚后,队员们立即投入了为期一周的生产实践中。
带着憧憬,开始实践
实践第一天的任务是掰玉米并一背一背的往家中运。早上天一亮队员们就同郑爷爷一起投入了劳作中。对于平时习惯睡懒觉和不爱运动的同学们来说,早起劳作是对大家意志与身心的考验。在队长同队员的前期交流和大家的相互帮助下,同学们成功的克服第一难关,并按时起床背上背箩上山掰玉米。
队员们大多数来自城市,第一次接触掰玉米时特兴奋,大家都争先恐后的掰玉米并抢着背回家。郑爷爷家共有四亩地玉米,需要队员们将所有包谷一个一个掰下来背回家,兴奋之余更多的是对同学们毅力的考验,同学们的变身记也由此拉开序幕。
疲惫不堪,咬牙坚持
农村的生活十分辛苦,这是在开始实践之前队长就已经给队员强调过无数次的话,但队员们的感触并不是那么深切,在为期一周的亲身经历后才知道农村生活的不易。
每天早晨六点起床开始干活,到十点左右才能吃上早饭,中午在家干家务活,下午四点继续上山劳作至天黑。掰玉米、砍秸秆、给红薯施肥、收南瓜、在菜地除草、打谷子是每位农民的日常工作。虽然队员在实践体验中疲惫不堪,但是都咬牙坚持下来了,更深刻体会到“粒粒皆辛苦”的含义。
观察生活,发现细节
实践过程中,队员们在住宿的老爷爷家里发现了许多老物件。有用棕树叶子做成的蒲扇,修修补补不知道坏了多少次还在继续使用;有年久失修的旧电扇,据老爷爷说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接通电源旧吱呀吱呀作响;有风车,利用重力与风力出去作物中的杂物的工具,全手工操作;还有草鞋,穿惯了板鞋小皮鞋的我们是否还知道在农村还有人穿用麻绳编织的草鞋呢。当然,农村里的老物件还有很多,等待着继续发现。
“我们这次社会实践非常有意义,几天的乡村生活让我深切的体会到了农民伯伯们生活的不容易,并且深切体会到了劳作的辛苦以及收获的艰辛。我们只是生活了几天,但是收获却是巨大的,希望以后有机会还能再来。”队员任杰这样说道。